界面新聞記者 | 呂文琦
進入2025年以來,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的大手筆舉牌再次成為資本圈的焦點。
統(tǒng)計顯示,截至?7?月?28?日,險企已經完成?21次舉牌,數量不僅超過?2024?年全年,還刷新了近五年紀錄,涉及的公司包括平安人壽、中郵保險、新華保險、瑞眾人壽、中國人壽等。
與2015年 “野蠻人” 式舉牌不同,本輪舉牌熱并非簡單的“資金躁動”,而是利率下行、監(jiān)管鼓勵與資產負債管理需求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,也映射出險資日趨成熟的長期價值投資路線。
銀行股是本輪舉牌的焦點,其中平安人壽及其關聯資管公司是此次舉牌的主力,合計觸發(fā)7次舉牌。
具體來看,平安系對招商銀行H股年內三度舉牌,使其持股比例從5%升至15%,累計增持4.61億股,耗資超215億港元;對農業(yè)銀行H股、郵儲銀行H股各進行兩次舉牌。平安系通過 “階梯式增持” 策略,將銀行H股作為核心配置資產,截至一季度末,其港股銀行持倉市值占險資港股總持倉的40%以上。
招商證券研報認為,險資頻繁買入國有大行H股,是保險公司基于股息率、稅收優(yōu)勢、流通盤規(guī)模、監(jiān)管要求、抗周期屬性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的決策。這一行為既體現了險資在當前市場環(huán)境下的理性選擇,也反映了國有大行在金融市場中的獨特投資價值。
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界面新聞分析稱,險資舉牌銀行股還受優(yōu)化財務報表和政策導向等因素推動。通過舉牌并派駐董事,險企可按權益法核算投資收益,有效規(guī)避二級市場波動對財務報表的沖擊。
另外,部分舉牌行為已超越財務投資范疇。新華保險舉牌杭州銀行后,明確提出通過股權紐帶深化銀保合作;中郵保險舉牌東航物流,旨在打通物流與保險產業(yè)鏈。這種 “險資+低估值國企”模式,既助力國企改革,又能為險資創(chuàng)造戰(zhàn)略協同價值。
數據上看,截至2025年一季度,國內保險資金中股票和基金占比達到13.3%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有接近險資人士告訴界面新聞,保險公司本身非??释噘I股票,“當前債券、非標等收益率都在快速下降,只能靠博股票收益來嘗試覆蓋利差損,償付能力的監(jiān)管松綁使得保險公司能夠主動提升權益比例?!?/p>
該人士告訴界面新聞,新華保險加倉的步伐最為堅定。2024年其權益類資產占比已接近20%,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2個百分點;而中國太平的權益類資產占比位居第二,2024年為13.9%,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將占比提升5個百分點。
監(jiān)管層面也在鼓勵保險資金進行長期股權投資。
7月11日,財政部印發(fā)《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(wěn)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(yè)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》以強化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穩(wěn)定性與可持續(xù)性,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(fā)展。該通知首度引入五年周期指標,將險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調整為“當年度指標+三年周期指標+五年周期指標”,權重分別設定為30%、50%、20%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